【公告】乐平第二医… 8-28
五一小长假,这5个防… 4-30
乐平第二医院疼痛科… 9-11
乐平二院肿瘤学科介… 12-14
肾内科 12-14
神经内一科 12-14
神经内二科简介 12-16
医院新闻全站搜索
院务公开 院务通知
管理制度 人事信息
医院招标 行风建设
相关文件 执业查询
医院证件 价格公示
 
首 页—乐平天湖医院  
【中国贫血日】缺铁性贫血--全球约20亿人的重要健康问题!
浏览次数:802   发布时间:2021/8/28 8:41:03

   为了改善中国贫血管理现状,提升全社会对于贫血疾病的重视,提高贫血相关疾病的规范诊疗意识,重视贫血疾病的防治筛查,规范临床合理用血,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。

   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白求恩公益基金会、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医学会各学科分会权威专家,倡导将每年的8月18日设立为“中国贫血日”。

   今年的8月18日(今天)是第四个中国贫血日。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,累及约20亿人。

   缺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哪些人群容易缺铁?

  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,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。但铁缺乏却一直长期困扰着我们,铁缺乏是发达国家唯一一种营养缺乏症!

   距WHO统计,全球多达80%的人口缺铁。

   英国21%的11-18岁女性青少年和18%的16-64岁女性缺铁。

   法国29%的2岁以下儿童缺铁。

   美国9%-11%的16-49岁未妊娠女性缺铁。

   我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表明,中国居民贫血的患病率为20.1%,其中一半为缺铁性贫血。

 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:

   1、铁的需求增加(或)造血活跃:婴幼儿、学龄前期、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。怀孕中晚期、哺乳妇女,铁需求量增加。

   2、铁摄入或吸收障碍:素食者或纯素饮食、饮食不均衡或饮食失调症,比如减肥或健身人群,另外年龄>65岁、胃肠道/其他疾病/手术导致吸收障碍、伴有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人群也容易缺铁。

   3、铁丢失过多:伴有慢性失血,月经过多,急性失血,多次献血,出血性疾病和慢性肾衰竭的人群。

   贫血主要有哪些危害?为何需要积极治疗?

  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,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是全球第五大高发疾病(人数可高达12.4亿)、第四大导致伤残损失寿命年最高的疾病。

   其常见的症状不仅仅是头晕、乏力、气短、注意力不集中等,更会对患者其它系统产生不良影响,包括增加认知障碍风险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,增加围术期死亡风险、早产、孕妇抑郁风险等。

  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,尽早纠正缺铁性贫血,对患者的预后、康复结局至关重要。

   如何补血才能避免缺铁性贫血的出现呢?

   1、适量摄入红肉
   日常生活中,人体内铁的补充来源主要食物,而食物中的铁主要是: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。
   其中血红素铁来源于:牛、羊、猪等红肉动物性食物,铁的吸收率可达15%~35%;而非血红素铁则来源于:蔬菜、水果等植物性食物,铁的吸收率在10%以下。

   另外,对于以植物性膳食为主,也就是吃素的人,铁的吸收率通常低于5%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吃素的人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的。
   2、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
   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,想要提高植物性植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,则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,如:柑橘、橙子、绿叶蔬菜等。

 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性食物含有的草酸、茶多酚、单宁、植酸等成分可与铁进行络合和螯合反应,会影响铁的吸收。如:柿子、浓茶、咖啡等。因此,对于含有这些成分的物质,避免同铁补充剂一起摄入,或是减少摄入量。
   总的来说,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人群,要想通过调整食物来改善缺铁引起的贫血问题,主要是通过调整这两种食物的比例,以增加铁的吸收率。
除此外,还可以通过:
   1、使用铁强化食品:即添加了铁、维生素和烟酸等成分的食物,如:铁强化酱油、婴幼儿食用的铁强化辅食。
   2、含铁的营养补充剂:市面已经出现不少补铁的药品或保健品,对于食物补铁不足的人群,可以通过含铁的营养补充剂提高铁的补充量。

   总的来说,缺铁性贫血主要还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为主,对于婴幼儿、孕妇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,则需要额外补充含铁、叶酸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补充剂。而对于贫血较为严重的人群,则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及补充相关营养素。

 


下一篇:【科普】“爱生气”和“妇科疾病”的爱恨纠纷
上一篇:说实话,大多数人酸真的不是因为没对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