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告】乐平第二医… 8-28
五一小长假,这5个防… 4-30
乐平第二医院疼痛科… 9-11
乐平二院肿瘤学科介… 12-14
肾内科 12-14
神经内一科 12-14
神经内二科简介 12-16
医院新闻全站搜索
院务公开 院务通知
管理制度 人事信息
医院招标 行风建设
相关文件 执业查询
医院证件 价格公示
 
首 页—乐平天湖医院  
一个临床医生的抉择(一)
浏览次数:3607   发布时间:2014/8/8 7:36:45

    这是一篇来自某外院临床一线医生的工作日记,日记中讲述了最近发生在该医生身上的两件事。这些事,用作者的话说,在寒流来袭的冬季,带给了自己绵长的温暖和感动,鼓舞了自己的心灵。也许日记中所描述的患者身上,有我们中许多人的缩影;也许医生所抒发的内心独白,解答了曾萦绕在我们心头的疑问。也想打开一个通道,让医患双方感知对方的内心世界,共建互信桥梁。
    最近连着几天,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,多次来医院表达感谢。在我出门诊、下手术的时候,时常能碰见他。我说,“老人家,谢谢你,天气不好,你不用来了。”可是他说,是医生救了他母亲的命。作为儿子,总想来报答谢恩。
    这件事是在今年7月份发生的,对我而言,同样印象深刻。今年7月份的一天,一名82岁的老人因心口疼痛被送到医院心内科。在入院第三天,老人家被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,病情危重。当天中午时分,老人高烧40度,全身发黄,神志模糊,弥留之际,她示意儿女们来到身边,紧紧抓住他们的手不放。病床前,儿女们眼含泪水,无助地望着忙碌的医生。他们知道,老人高龄,心脏不好,长期吃药,又得了这么重的病,可能真的到了生离死别的时候了。
    临近下班时分,我接到了心内科的会诊通知。“快不行了。”这是我见到老人的判断。但从业20年,一种强烈的临床直觉又立刻唤醒了我:如果抓紧时间动手术,应该还有一线生机!转念一想,老人毕竟已经八十多岁了,坦白一点儿说,一支手术中的麻药都可能要了她的命。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,医生自己的挫败感就不提了。在现在的医疗背景下,老人在手术后死了,儿女即便不和你拼命,也很可能大闹医院,索要巨额赔款。我当时的一种选择是,坦然地给家属交代:没有手术机会了,还是准备后事吧,然后脱下白大褂,正常下班回家。在那种情况下,放弃治疗对老人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,但对于手术医生来说,肯定是最安全的选择。
    无论外界信还是不信,医生确实是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。在转瞬即逝的生命面前,这种奇妙的使命感会化作一种能量,督促我遵循自己的本心。我下意识地说:“如果马上手术的话,可能还有一线生机!”正在床边哭泣的家属突然眼前一亮。
    我记得那位老先生当时站起来跟我说:“救命之恩,容当后报;即便救不了命,我们也无憾了!”由于不放心,我自己推着病人进了手术间。我这个人有点小迷信:我自己将你推进去,我就要尽力将你安全地推出来。
    当天晚上6点,在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都下班回家的时候,我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在手术台上。手术还算顺利,但接下来,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:老人术后麻醉迟迟不清醒!当晚,我没有回家,我们将老人送进了重症监护病房。
    在病房的楼道外,家属们静静地等候在那里。也许是听说过太多医闹,家属们的表现让我动容,除了感谢我们的抢救,没有一点猜疑,没有一句质问。这种信任反而更让我心生愧疚,如果当初不选择手术,也许老人还可以靠仪器维持一半天,起码来得及跟家人道别。但是现在,如果不出现转机,老人可能要默默地离开了。
    也许是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,也许是幸运之神的眷顾,终于,在术后的第二天早晨,在我处于沮丧的边缘时,老人睁开了眼睛。紧接着,她的心率逐渐平稳,体温正常,全身黄疸慢慢消退,病情好转。在重症病房监护了几天后,老人病情平稳,住进了普通病房。半个月后,老人康复出院了。
    这些天,该先生频繁来医院感谢,每次见到他,我都在想,其实我们医护人员又何尝不是这件事的受益者?我们的心里同样有感谢:家属给了我们最珍贵的勇气和信任!正是家属们的理解和支持,才能让医生们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名誉与病人的生死绑定到一起,专心投入到救治中去。也正是因为医患之间完全的信任,才最终携手化解了诊疗过程中的一个个危机,为老人争取到了生的希望。
    我从来不把患者看做上帝。患者来医院看病,寻求医生的帮助,不是来医院吃饭、住宿、买东西的。我一直认为,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是患者和医生。因为好朋友可以在关键时刻借给你钱,但医生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你的命。因为把对方看做朋友,患者康复后每一丝笑容都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奖赏,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。
    很多时候,我把患者看做自己的“孩子”。无论老幼,他们期望的眼神,单纯的表情,让我感觉我就是他们的保护神。每次查房,当看到“孩子们”或会心微笑,或安然入睡,我才能放心离去。当“孩子们”病情突然加重、甚至生命垂危时,我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,我要让“孩子们”看到我,和我一起努力渡过难关。虽然努力常常面对的是失败和无奈,但“孩子们”看到我的真心付出和陪伴,他们会少一些无助和恐惧。
    医患沟通不是简单的文字和语言的对白,也不是签字画押,而是心灵深处的交流,医生和患者之间必须共同协作,互相理解,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完善甚至修正方案,才能让患者得到最好、最合适的治疗。医生也是普通人,也有疲惫和抱怨的时候。但是我发现,当你不图回报,放下金钱和名誉,真心实意为患者考虑的时候,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报答。(整理转载,待续)

      


下一篇:夏日炎炎防中暑
上一篇:消夏食物红黑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