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外伤病人的健康知识指导
浏览次数:3727 发布时间:2014/9/5 13:38:51 |
|
一、软组织挫伤 1、冷敷:伤后48小时以内,使用冰袋冷敷,冰袋与皮肤之间要用毛巾隔开。冷敷注意事项:伤口起了水泡或破了忌冷敷;对低温特别敏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要慎用。冷敷的时候不要造成冻伤,用冰时只要冷到皮肤的感觉迟钝就行了。在肘关节或膝关节部位尤要注意防冻伤,因为这些部位的神经比较贴近皮肤。 热敷:48小时以后,当伤处的肿胀得到控制,并开始消退,此时加温热敷。 加温热敷有二种方法,一种是干法加温,就是把热水袋或装有热水的瓶子放在伤处;另一种是湿法加温,就是敷热毛巾或把伤处泡在温水里. 2、热敷注意事项:用热水袋或瓶子时,要用毛巾等物与皮肤隔开,以防烫伤。但如果一个人正在发烧,或身上有什么地方发生了感染,不宜用热敷。 3.伤处休息不要活动; 4.将伤处适当地包扎起来,也可以减少肿胀; 5.把受伤的部位适当抬高,比心脏部位稍高些,以减少血流。 6.饮食:避免油炸、烧烤、过咸、过甜的食物;忌食麻辣、腥腻及烟酒刺激之品;要多饮水。 7.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做到勤洗澡、勤洗手、勤剪指甲、勤换衣被;保持皮肤干燥清爽,汗腺通畅。 二、石膏固定的患者 (1)将伤肢抬高,最好超过心脏水平,特别是受伤的早期,因为提高伤肢可帮助血液回流,避免或减轻手指、脚趾肿胀。 (2)观察石膏固定的是否太紧,如果发现骨折部位的远端——手指、脚趾,出现严重肿胀、皮肤发紫、疼痛加重,就表示石膏可能太紧了,应及时请医生处理。 (3)应经常检查石膏的皮肤有无发红、破溃,应及时请医生检查。 (4)石膏固定时,尽量活动受伤肢体的手指、脚趾,能促进血液循环,帮助断骨生长及减轻肿胀。 三、伤口缝合的患者 (1)应遵医嘱定时服用消炎药品,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、干燥。如果伤口处发痒,只需隔着纱布轻按几下就能止痒,切勿乱抓乱搔,以免引起伤口破损和出血。 (2)注意伤口部位的活动不可过度,若伤口在上肢,将患肢悬吊在胸前;若伤口在下肢,尽量减少行走,更不宜奔跑,应多卧床休息并且抬高患肢。 (3)在伤口缝合后的两三天内,有点轻微疼痛,这是伤口自我康复过程的正常现象。如果疼痛为搏动性,并呈持续状态,甚至在伤口周围出现红肿或发烫,则是伤口发炎的表现,应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。 (4)换药:在一般情况下,清洁伤口缝合后2-3天换药一次,感染化脓伤口每天至少换药一次,伤口渗出较多时,及时更换。切勿将油膏类药物直接在伤口上涂敷,这样对伤口的正常愈合以及伤口清洁都不利 。 (5)拆线:一般情况下,头、颈、面部4-5天,四肢10-12天,其他部位7-8天,减张缝合14天,拆线后保持伤处清洁干燥。 |
|
|
|